現在輕度衰退的牛期貨市場會引起貿易商增加他們期貨合同中的牛采購數量嗎?這個部分說明了貿易商買期貨的能力,也有他們對總體供應風險的觀點/態度/預期。托管價格報告系統提供了一些相關數據, 但這些數據的信息量相當龐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并且去理解和辨別是什么和沒有包括什么也非常重要。讓我們用美國國家農業部公布的一些最新分析來開始。貿易商遠期牛采購的信息已經包括在周報里(LM_CT153).大家也可以使用托管價格報告查詢系統去收集和分析歷史數據。1月7日這周報告顯示系統里的牛屠宰量為392,509頭。最主要的部分是育肥牛,但很可能未育肥牛也包括在里面。不是所有牛的屠宰量都涵蓋在托管價格報告系統里。根據美國國家農業部,這周的牛總屠宰量為541,000頭,其中育肥牛為431,000頭。然而,托管系統里公布的屠宰量代表著91%的國內育肥牛屠宰量和73%的牛總屠宰量。這些比率多年來都相當穩定,對于我們的觀點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這個報告也根據市場類型分類了報告的屠宰量。不是所有上周屠宰的牛都能在上周被采購。與直接采購談判的量比較,只不過是已經完成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在貿易商和育肥場經營者之間的直接談判里,能達成采購的大概有95,289頭,或者只占了系統里所報告的牛總量的24.3%。雖然去年比率才穩定下來,但多年來我們也看到基于談判基礎上的牛交易份額穩定下降。上周屠宰的牛在框架協議基礎上被采購(59.7%),另外的11%在過去某個時間被采購。最新數據更趨于一點點的左右移動,也是我們討論的部分。這份報告提供了一個跡象:這些遠期采購是建立在累計的基礎上。例如,在一個點上貿易商已經采購了191,288頭牛,2018年2月船期。去年,在同一個點他們采購了大概245,292頭牛,同一個月船期。因此,一季度的育肥牛可交貨量預期會更高,某種程度上證明每個人都在關注育肥牛存欄量的數字。貿易商也意識到這將會更容易的來確保牛的數量,從而降低他們的遠期覆蓋率。牛的遠期采購下降也會反應牛肉的遠期銷售下降,尤其是3月和4月的期貨合同。第一幅圖表顯示了貿易商在最近四年的1月第一周的遠期牛交易位置。非常迅速的展示出貿易商在2月,3月和4月交易量較少,然而當牛肉需求趨勢走高時,5月和6月采購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