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豬肉貿易越來越復雜,競爭力更加激烈
2018年7月
內容摘要
l 豬肉交易將繼續增長,但會更加復雜,競爭更加激烈
l 豬肉出口重心在亞洲
l 俄羅斯未來會增加豬肉出口
l 各大養殖端盈利依賴出口
總結
l 拉波銀行(Rabobank)的國際豬肉概覽內容包括全球豬肉產量和消費,以及國際豬肉貿易規模。
l 豬肉貿易往來的出口國和對象國都繼續發生變化,豬肉產品將繼續調整適用不斷變化的需求。
l 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這幾大豬肉出口地在同一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l 中國已成為豬肉和副產品出口最大對象國。其他亞洲國家的豬肉進口需求也在增長。豬肉進口產品除了低貨值種類還包括增值產品。
l 俄羅斯自2014年開始幾乎不再進口豬肉產品,未來會作為豬肉出口國參與國際豬肉貿易競爭。
2017年全球豬肉交易830萬噸,180億歐元,交易量占17年全球產量的7.5%。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四大豬肉出口國出口數量占全球豬肉出口的91%。自2010年,國際豬肉交易增長超過37%,雖然中國進口需求下降導致17年國際豬肉交易量略有下降。
自2014年停止豬肉出口俄羅斯,北美和歐洲出口國樂于看到亞洲豬肉需求。17年60%豬肉出口到亞洲,2010年亞洲進口豬肉占40%。中國進口豬肉數量最大,其次是日本,日本進口豬肉數額最大。
日本有三個主要豬肉供應國,美國和加拿大豬肉出口日本占其出口總量的一半。北美主要出口冰鮮豬肉,歐盟主要出口冷凍豬肉產品到日本。歐盟豬肉占日本進口豬肉的31%,丹麥是主要的供應國。日本飲食習慣正在發生改變,由魚類逐漸轉變為肉類(豬肉)。而且日本國內豬肉產量下降,未來豬肉進口預計增加。
韓國豬肉進口從2010年的25萬噸增長到2017年90萬噸。美國和德國是主要豬肉供應國,占韓國進口豬肉的56%。韓國國內越來越傾向于高價值產品,比如五花肉、去骨分體等,但是國內生產沒有跟上需求變化,因此,未來會有更多的肉類出口到韓國。
2014年波蘭出現非洲豬瘟,俄羅斯因此進口歐盟豬肉。同年,由于政治原因,與美國和加拿大的貿易也中止。只有巴西豬肉還出口到俄羅斯,但17年12月巴西豬肉被檢測出萊克多巴胺,而被俄羅斯禁止進口。2013年俄羅斯進口豬肉100萬噸,是第三大豬肉進口國,僅次于中國和日本。17年豬肉進口下降至30萬噸。目前俄羅斯94%豬肉來自國內生產。17年俄羅斯豬肉出口達到10萬噸,主要出口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香港。
歐盟:豬肉產量穩定、消費下降,更多豬肉出口。17年歐盟豬肉出口290萬噸,超過75%的豬肉出口到亞洲。肉和膘出口占出口總量超過40%,因為歐盟對這些的需求不大。帶骨類豬肉占35%左右。目前德國和西班牙是歐盟的主要豬肉出口國。
加拿大豬肉產量超過60%用于出口,17年豬肉出口近130萬噸。80%的豬肉出口到美國、中國、日本和加拿大。75%的出口豬肉是肉類,通常是增值產品。加拿大-歐盟全面經濟貿易協定有助于實現加拿大豬肉出口歐盟達到8萬噸。
巴西豬肉主要用于出口,本國豬肉消耗人均不到15公斤。巴西豬肉主要出口俄羅斯,17年底巴西豬肉出口俄羅斯占總出口量的30%。預計18年俄羅斯將會對巴西豬肉重新開放。巴西正在轉移出口對象,比如:韓國18年5月對巴西豬肉開放。